亳州市做好土地盘活文章 绘好乡村振兴画卷
发布时间:2024-04-11
发布者:厦门精图

土地,是农业的命脉,也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如何盘活农村土地,让群众过上更好的生活?近年来,亳州市以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为抓手,科学盘活农村土地,探索出了一条保护耕地、保障用地、优化布局、助推发展的路径,为亳州市乡村振兴和城乡协调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指标和资金支撑,一幅乡村振兴多彩画卷正逐步呈现……

“一把手”高位推动

“元旦、春节前后,我们县四大班子主要负责同志率队开展调研,深入房前屋后、田间地头,与干部群众交流、座谈,对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望闻问切、把脉寻方,找准2024年度增减挂钩项目实施的突破口、切入点,力争在保护耕地、保障发展上再开新局。”该市利辛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局长李子全介绍,为凝聚全县实施增减挂钩项目的共识,县委主要负责同志亲自授课,以增减挂钩一条主线,串起耕地保护、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增加村集体收入、乡村振兴、工业园区建设、城市新区建设、资本融资这“七颗金珠”,极大地提升了项目实施的积极性。

据悉,为保障项目顺利实施,该县建立了县委领导、政府主导、自然资源部门牵头、相关部门参与、镇街村组配合、作业单位具体操作的工作机制,成立了由自然资源、财政、审计、农业农村、水利、绩效评价中心等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工作领导小组,组建县、乡、村三级工作专班,厘清到面、到线、到点岗位职责,构筑了较为完善的工作推进体系。同时,将项目实施纳入县委、县政府“一号”工程,顶格调度推进,确保实现“当年组卷、当年实施、当年验收”整体目标。

“亳州市实行政府搭台、多部门协同作战,市、县两级均成立了由政府主要负责人担任组长的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并将增减挂钩项目列入‘一把手’工程,有效保障了项目的顺利实施。”亳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局长金星介绍,2023年,全市增减挂钩项目组卷2.32万亩,实施完成1.18万亩,组卷及实施情况均居全省前列。2024年将实施并验收增减挂钩项目不少于1万亩,持续推动实现项目实施反哺发展。

“一张图”谋划布局

2021年前,西楚庄旧屋林立,建设发展杂乱无序,缺乏生机。通过实施增减挂钩项目拆旧建新,以往的旧貌换新颜,整洁的村道、干净的房屋、整齐的树木让人心旷神怡。”该市蒙城县乐土镇葛桥村西楚庄村民葛大生感慨地说,增减挂钩项目的实施,优化了村庄布局,也激起了乡亲们的活力。

在蒙城县许疃镇王老村,工作人员正在对新审批的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进行实地规划测量。“王老村也是一处老村落,布局不合理,建设分散,制约了村庄的发展。”该村党委书记王志说,项目实施后,将彻底解决村庄建设布局不合理的问题,基础设施配套将更加完善,村庄治理和发展水平将大幅提升。

“在项目实施前,工作人员根据各村实际情况,做好调查摸底工作,在初步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坚持规划引领、科学选址。立足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村镇建设规划,坚持‘一村一策’原则,认真研究制定实施方案,拆旧区以拆除闲置居民房屋为主,复垦区按宜耕则耕、宜林则林、宜水则水的原则,因地制宜,分步实施。”蒙城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局长李英武介绍,在项目建设中,实行沟、渠、路综合配套,新增耕地做到质量好、数量全、水源足、道路畅,切实做好谋划布局工作。

亳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土地规划整理中心有关负责人蒋忠介绍,近年来,亳州市按照实事求是、因地制宜、依规有序开展的原则,结合资源禀赋及正在编制的“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严格实行群众的事情自己议、自己定、自己干、自己管的“四自”方针,在立项论证、选址建新、规划设计方案张榜公示、竣工后公示、复垦地用途等方面充分尊重民意,提升群众对增减挂钩相关政策的知晓率和参与的主动性,做到整治前农民同意、整治中农民参与、整治后农民满意,维护农民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合法权益的同时,保证农村生产、生活和生态空间布局科学合理。

“一条心”保障发展

清明过后,亳州市谯城区沙土镇蒋集村的村民抢抓农时,在田间地头进行喷药防虫、追肥除草,呈现出一派忙碌景象。

“这里原来是村庄闲置地,2019年复垦为耕地后,村集体重新发包给村民并种上了小麦,长势喜人,今年肯定有个好收成。”沙土镇蒋集村干部仕飞难掩内心喜悦地说,“通过实施增减挂钩项目,村里实现增加耕地27亩,每年每亩可增产粮食1600斤,年增收可达6.5万元,增减挂钩在壮大村集体经济的同时,让老百姓的腰包‘鼓’了,也让村庄面貌有了明显改善,给村里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

在蒙城县许疃镇,为确保改造出来的土地有成效,该镇严格按照“良田”就是“粮田”的要求,及时将改造出来的土地通过与合作社合作、村集体经济带动等方式,全部用于种植粮油棉作物,集中打造小麦、水稻等种植示范样板,推动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增加群众收益,提高土地效益。

据悉,许疃镇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分布在许疃、邵于、赵集,王老等11个村委会(社区)的28个自然村,近年来通过实施增加挂钩项目改造水田和水浇地,实现新增耕地2400余亩。同时,通过优化农村“三生”空间布局,持续改善生态环境,建设8个省级美丽村庄示范点,建成2个“网红”打卡地,有效凸显了增减挂钩项目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在实施增减挂钩项目过程中,要着重处理好拆旧与建新、建新与节地、保护与保障三重关系。在符合国土空间规划的前提下,我市科学安排一定比例的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周转指标用于农村非农产业发展。同时,积极推进增减挂钩试点项目节余指标在省域内有偿流转,推动土地要素跨区域配置,助力区域协同发展。”金星介绍,2023年,全市在省域内交易增减挂钩节余指标3070.19亩,交易金额达13.40亿元。

下一步,亳州市将进一步拓展工作思路、细化工作措施,以实施增减挂钩项目为“笔”,以让群众满意受益、城乡协调发展为主题,把增减挂钩这一民生工程做成提高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民心、民利工程,绘好乡村振兴美丽新画卷。(来源:江西省自然资源厅网站)